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的臨床表現 我們知道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也是一種血液疾病,對患者的危害也是比較大的。生活中我們要積極的預防和治療。那么,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有哪些臨床表現呢?下面,海得康蘆可替尼直郵網小編帶大家去詳細了解下相關的介紹。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Primary Thrombocytosis,PT)亦稱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癥或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癥。于1920年由Di Guglielmo首先報道。本病發病率低,過去認為本病為所有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最少見的一種。但近年的研究發現本病并非少見,甚至高于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臨床表現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好發于50~70歲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約為60歲,亦可發生于青少年和嬰幼兒。病程一般較緩慢,發病時往往無癥狀,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出血和血栓形成。
不少患者偶爾因發現血小板增多或脾臟腫大而被確診。大約80%的患者可有原因不明的出血或血栓形成,其中以出血較為常見,出血可為自發性或外傷、手術引起的異常出血。
自發性出血以鼻、牙齦和消化道黏膜最為常見。皮膚出血多表現為瘀斑。泌尿道、呼吸道以及其他部位也可以發生出血,偶爾也可發生腦出血而引起死亡。血栓的發生率國外報告較常見,國內報告較少。國內統計約30%的患者可有靜脈或動脈血栓形成,脾靜脈、腸系膜靜脈以及下肢深淺靜脈為血栓好發部位,可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下肢血管栓塞后,可引起肢體麻木、疼痛、甚至壞疽,也可表現為間隙性跛行、紅斑性肢痛癥(Erythromelalgia)等。腸系膜血栓可引起急腹癥等。肺、腎、腎上腺及腦發生血栓,可為致死原因。
大約30%的病人在就診時表現為功能性或血管舒縮性癥狀,如血管性頭痛、頭昏、視力模糊、手掌及足底灼痛感、末梢麻木及紫紺等。也可表現為疲勞、乏力、失眠等非特異性癥狀。約40%的患者可有肝大,80%的患者可有脾臟輕度或中度腫大。也有約 20%的本病患者可出現無癥狀的脾梗塞,由此而導致脾萎縮。
以上內容就是對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的相關介紹,可以知道該病也是比較嚴重的一種血液疾病,如果出現了上述的類似癥狀,要及時的做相關的檢查和治療,避免病情繼續加重。
更多內容:
蘆可替尼原研藥,蘆可替尼仿制藥,蘆可替尼價格,蘆可替尼介紹,蘆可替尼說明書
免責聲明:
本文所表達的任何關于疾病的建議都不應該被視為醫生的建議或替代品,請咨詢您的治療醫生了解更多細節。本站信息僅供參考,海得康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有專業問題,請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即咨詢醫學顧問。
客服微信
海得康公眾號